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投資組合》多策略之一,策略評估與比較


數量化、程序化交易

  前面我們從最入門的基礎,把開發交易策略的流程示範了兩次,現在已經基本掌握開發交易策略的方法,有些人可能很快的就可以有自己的策略,有些人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練習,如果想要自己開發交易策略,這個過程可能會花一點時間。

我們再深入一些來認識這兩件事:

數量化的好處是,運用科學的計算及統計方法,可以大量的演算、驗證我們的交易邏輯,可以精確的模擬交易訊號,沒有模凌兩可、不會漂浮不定,幫助我們做出更正確的交易決策。
程序化的好處是可以快速的計算出你事先定義好的這些數量化買賣訊號,即時的把交易訊號複製到你的交易賬戶,自動化交易克服了一般人“交易心態”的問題,即時你當時還在猶豫、懷疑、恐懼,當你看見訊號的同時交易已經完成了。


數量化、程序化溝通的媒介:《報告》

  《策略回測績效報告》,就是電腦把我們腦袋裡面的交易想法,用過去的歷史交易數據做計算,把交易想法的買賣結果,一個一個的算出來,並且彙整了有用的數據、圖表,所做成的一個詳細報告。

我們要了解一個交易想法是不是可行,分析《策略回測績效報告》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報告裡面有很多的數據,我們先從基礎的幾個重點開始,可以對這個交易模型了解到七八成以上,其他有時間可以慢慢研究,先看下面這些數據:

圖表週期:  基於什麼時間架構的圖表交易
回測時段:  回測的時間太短,可能不太客觀
交易成本:  必須要設定合理的交易成本,手續費+滑價損失,交易頻率越高,成本影響越大

淨利:  我們最愛看的部分,可惜過去的績效不保證未來的收益
最大虧損:  最不愛看的部分, 意思是:使用這樣的交易方法,在過去這段時間,最倒霉的人可能遇到的最大的虧損金額
交易次數:  必須要有一定的次數,報表才有意義,不然可能犯了取樣不足的錯誤
虧損收益比率:  淨利/最大虧損,或是年收益/最大虧損,可以讓我們知道風險報酬率
盈利因子:  總獲利/總損失,一般在1-2左右,我很愛看這個
勝率:  這個當然是能越高越好,不過不是單獨看這個
平均交易回報:  淨利/交易次數,日內交易跟波段留倉差異很大
月週期損益:  以投入本金算,平均一個月的收益率,簡單說就是:一個月能幫我賺多少錢?


三個交易策略對比

  上面的數據,雖然都很重要,但是沒有一個可以單獨代表交易策略的好壞,而且每個人的偏好的策略特性也不盡相同,透過多多接觸、研讀這些報告,慢慢的就會建立自己評估交易策略的能力。 多圖對比是很快建立感覺的方法,下面用了三個策略並排,馬上就可以清楚看出三個策略,各自的優缺點在哪裡。


以下是我做的一些評估跟比較,如果各位發現什麼錯誤或是遺漏,歡迎討論:
  1. 三個策略都是跑中金所的滬深三百股指期貨,左邊是《第一根K線》十個半月以來,交易次數約150 次,中間《順勢擺動》交易次數50 次,交易次數只有左邊的1/3,可是淨利卻多了10 萬,由此判讀,中間的《順勢擺動》比較能夠抓住一波連續的走勢。
  2. 右邊的《突破策略》交易次數300 次是左邊《第一根K線》的2 倍,但是淨利卻只有比《第一根K線》多出13%,很顯然是勞力密集、苦幹型的策略,事實上右邊確實是一個基於5 分鐘K線的日內短線交易模組。
  3. 右邊《突破策略》風險報酬率8.74是三個當中最好的( 上紅 下綠 那個圖),而且策略最大虧損只有4.4萬,可是他的獲利因子1.74卻是敬佩末座,尤其又是日內短線,容納資金量有限(這也是不公開源碼的原因)。
  4. 最下面,如果每個月做一次結算,中間《順勢擺動》只有一個月會虧錢,淨值曲線比較平穩,右邊《突破策略》則有連續兩個月,左邊《第一根K線》有三個月虧損,而且有兩個月連續。
  5. 雖然很多數據《第一根K線》都比較差,但是仔細看《平倉權益曲線》,如果只看右半邊,也就是從100 次交易開始,有點爆發的感覺,似乎可以在某些時段或是特定的行情表現很搶眼。




《結語》
  點擊上面的圖片可以看放大的原圖,回測報表其實沒什麼,就跟買豬肉​​買菜一樣,看多了就知道怎麼挑出好的,我覺得把所有的數據都放在一起,對於重要的資訊可以一目瞭然,也比較容易觀察做出評斷,所以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做這個對比圖,希望各位會喜歡。

  今天先練習評估、比較多策略交易模組,下一篇我們將把這三個策略整合在一起,做一個簡單的 《組合投資》 ,敬請期待,2011/3/6林培勝於廈門。



沒有留言: